更新时间:2024-11-16 02:24:07

佛学大辞典

词:

解释:

无实体之意。或作虚、权、方便之意。乃真、实之对称。并无实体而仅有其名者,称为假名有;不直接就实体而假运想念,称为假想观;世俗所认空之真理,称为假谛;内心与外相不符,称为虚假行;权假方便之法门,称为假门;进入凡夫迷妄之世界,称为入假;出于凡夫迷妄之世界,称为出假。对假之现象界诸法,复有二假、三假、四假等之别。

(一)二假:即窥基之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、延寿之宗镜录卷六十七中所说之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二种。(1)无体随情假,即因凡夫之迷情而将本无实体之存在,错认为有实体之执着。(2)有体施设假,即一切现象之诸法,皆由因缘所生而假有,并无实体,此假有乃是圣者证悟诸法实相(真理)之后而假设之名词。此外,宋代四明知礼之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卷五举出生死假(妄假)、建立假(施设假)二假,与前之二假意义略同。

(二)三假:(1)据大品般若经卷二‘三假品’载,诸法虽无自性,但为破凡夫之妄执,故设有受假、法假、名假等三假,三假又称为三波罗摄提(梵prajn~apti)、三摄提、三假施设。晋朝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一根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之解释为基础,再衍生三义,即:1.受假,由众多因缘合成一物,该物由一切因缘所成,故无实体。2.法假,法由因缘而生,即空而无自性、无实体者。3.名假,万物皆无自性而为‘空’,故仅有假名而无实体。智顗之仁王般若经疏卷二解释仁王经卷上序品之三空观门为‘三假’,即法假为色阴,受假为受、想、行、识之四阴,名假是受假与法假二名为假。(2)成实论假名相品所列举三假:1.因成假,一切有为法由因缘成立,故为假。2.相续假,一切有为法,前念与后念相续不断而存在,此相续并无实体,刹那生灭,故称假。3.相待假,一切诸法各有对待,如大小、长短之相对,并无一定标准,故称为假。如此三假皆空幻如梦,故称为‘三假虚浮’。智顗之摩诃止观卷五下以为此是藏、通二教之说法。(3)成唯识论卷八载,依他起性之法有假与实之分。假则有聚集假、相续假、分位假等三假,大致与成实论之三假同义。分位假如不相应行法,视其作用程度之异,而错觉有另一物之存在,故称为‘假’。(4)十八空论列举分别假、依他假、真实假等三假,此乃根据‘三无性’而设之说。

(三)四假:(1)普光之俱舍论记(光记)卷二十九等引成实论所举之‘因生假、缘成假、相续假与相待假’,此四假实与三假同义,其分别乃将因成假分为因生假与缘成假。又因生假相当于三假中之法假,缘成假相当于三假中之受假。(2)吉藏之三论玄义、大乘玄论卷五等根据大智度论卷一‘四悉檀’之说,并继承南朝梁代僧法朗之主张而立‘因缘假、随缘假、对缘假、就缘假’四假之说。此中所说之‘假’,有说明法门施设之意,亦即指法门随应机缘而有种种不同。四假可分别配当于第一义、为人、对治、世界四种悉檀。


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

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。

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