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1-08 08:49:25

佛学大辞典
三归依

词:

三归依

解释:

梵语tri-s/aran!a-gamana,巴利语ti-saran!agamana。又作三皈依、三归、三自归、三归戒、趣三归依。归依一词,含有救护、趣向之义。三归依即归投、依靠三宝,并请求救护,以永解脱一切苦。即指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。系成为佛教徒所必经之仪式。释迦牟尼成道后,尚未有僧宝之时,则仅授佛、法二归戒。据五分律卷十五载,最早受三归戒者为耶舍比丘之父。

三归依可分二种:(一)翻邪三归,翻邪道而入正道时,所受之三归。(二)受戒三归,有五戒三归(在家信徒受五戒前,必先受三归)、八戒三归(受八斋戒前,必先受三归)、十戒三归(受十戒成为沙弥、沙弥尼前,必先受三归)、具足戒三归(受具足戒成为比丘、比丘尼前,必先受三归)等四种。若谓五种三归时,则是此四种三归加上翻邪三归。

关于归依三宝之旨趣,俱舍论卷十四谓,归依三宝能永远解脱一切之苦。大乘义章卷十举出三义:(一)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,(二)为求出世涅槃,(三)为利益众生。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谓,三归之用,正破三邪、济三涂、接三乘、出三有;而佛法以此三归为本,通一切戒品及诸出世之善法。

于大智度论卷一、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、大乘起信论、佛地经论卷一、阿毗昙心论等之文前皆列举出三宝归敬之文,用表对三宝之敬礼稽首。此外,受三归仪式时,须随戒师之教,唱念‘三归三竟’之文。毗尼讨要卷五(卍续七○·一七六下):‘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,归依法,归依僧(三说);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,归依法竟,归依僧竟(三说)。’湛然之授菩萨戒仪(卍续一○五·五下):‘弟子某甲愿从今身,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,归依法离欲尊,归依僧众中尊(三说);弟子某甲愿从今身,尽未来际归依佛竟,归依法竟,归依僧竟(三说)。’日僧源信于其选择本愿念佛集谓,三归依可分为大小二乘之别,‘尽形寿’者为小乘之三归,‘尽未来际’者为大乘之归依。

另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本载,‘归依’与‘敬礼’有七种之别:(一)归依唯局于身语二业,敬礼赅通身语意三业。(二)归依具归三宝,其境较广;敬礼唯敬一尊,其境未广。(三)归依有其限齐,故必云‘尽未来际’;敬礼但举心虔仰即可,故或久或暂,不为所限。(四)归依情恳,必有表业与无表业;敬礼但有善表业即成。(五)归依必合身语二业,其义较重;敬礼仅具一者即成。(六)归依带相,故唯在欲、色二界;敬礼可通欲、色、无色等三界。(七)归依观真理而成,其义较胜;敬礼重贤善即成,其义较次。[长阿含经卷十一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、胜鬘经、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二、十诵律卷五十六、有部毗奈耶卷四十四、大智度论卷十三、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、卷一二四、十住毗婆沙论卷七](参阅‘三宝’700)


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

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。

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